实践重知行,研讨助成长|毕节实地考察心得体会摘要(一)
为更好拓宽教师视野,提升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,我院于2024年7月10日至11日前往毕节地区开展专业考察实践活动。此次考察老师们收获颇丰,现展示部分老师的心得体会摘要。
张宏胜
2024年7月10日至11日学院组织全体教师赴毕节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,我们一路参观,一路开阔眼界。此次专业考察学习收获颇丰,主要总结以下几点:
一是慕俄格古城旅游发展。该旅游景点依托当地人文资源禀赋,本应能产生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,但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档次低,没有形成“聚宝盆”效应。从其他考察的旅游景区来看,该地还需要发掘文化资源,扩大旅游产业链,让游客既能玩,又能学,更可以休闲,养生,康养,形成一体化的游玩产业链条,提升景点的综合效益。
二是景点开发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。无论是油杉河景区还是“鸡鸣三省”村,都是从贫穷落后且脏乱差的小山村,逐步发展成美丽乡村示范村,致胜法宝都是将村级资源充分整合,发挥自身优势,打造地域品牌,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。
三是毕节自然资源丰富,要利用好镇域村级的闲置资源,零散地块,发挥产业上山,农户下山优势,帮助村级大力发展烤烟、蔬菜等产业,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大发展。
这次考察一个最重要的收获就是群众要参与进来,群众得实惠,得利益,振兴才能长久,产业才更有生命力,农村才有希望。要充分发挥群众主动性,充分发挥能人回乡的积极性,以产业留人,以资源留人,以乡情留人,把人留在农村,乡村振兴才有前途。
赵支飞
两天的调研行程结束了,但在行程中看到的问题会不断引发我的思考。作为农学的青年教师,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农业人才、农业科技创新、振兴农业发展的重任。蓝图宏伟但道阻且长,我想我应该首先着眼于教育,在“教学相长”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;其次是着眼于科研,利用科学的手段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,开展应用型研究,为行业造福;最后是对接社会、对接生产,利用创新工作室,为行业培养工匠。为建立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奋斗终生。